2025年10月28日下午18:00,为厚植学生爱国情怀,弘扬敬业奉献精神,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组织开展《中国机长》主题观影活动,通过光影力量,让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责任与担当。《中国机长》观影活动在大数据中心举行,本次观影有值班辅导员老师、学生处老师以及在校学生共90多人参加。
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,生动再现了川航机组人员在极端恶劣的飞行环境下,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、沉着冷静的应变能力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,成功化解空难危机的感人故事。在万米高空的绝境中,我看见人性的光辉与庸常的博弈。
当3U8633航班在万米高空变成一座急速下坠的金属棺材时,《中国机长》撕开了日常生活温情脉脉的面纱,将人类置于生存的悬崖边缘。氧气面罩坠落的那一刻,所有世俗身份——富商、游客、归人——都被还原为同一个标签:求生者。刘传健机长那双紧握操纵杆的手,成为整部电影最震撼的隐喻。这双手承载的不仅是128条生命,更是一种在极端环境下迸发的专业主义光辉。它告诉我们,当灾难撕碎一切保护层,唯一能够依赖的,不是财富、不是地位,而是那些经过千锤百炼的专业技能。而客舱内的景象,恰是一幅人性浮世绘。有人歇斯底里,有人静默祈祷,有人本能地帮助他人。这些反应没有高低之分,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面对死亡威胁时的真实图景。乘务长毕男那句“请相信我们,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”在乱流中回荡,它不仅是安抚,更是一种文明秩序的呼唤——在原始恐惧席卷而来时,人类用千年文明构建的规则体系,成为对抗混沌的最后堡垒。
耐人寻味的是,当飞机成功备降,影片并未停留在英雄主义的狂欢中。那些惊魂未定的乘客在离开飞机前对机长说的“谢谢”,轻得几乎被发动机的余响淹没,却又重得足以撼动灵魂。这一刻,没有夸张的感恩,没有戏剧化的拥抱,只有劫后余生者最本真的反应。这种克制恰恰揭示了生活的本质——大部分时间,我们都是在那条细如发丝的界限上行走,区分生与死、常态与悲剧的,往往只是最微小的变量。回到地面,阳光依旧,生活继续。但这次空中危机如同一道刺目的闪电,照亮了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日常背后的脆弱与珍贵。每一次平安起降,都是无数专业人员在幕后构建的安全网在默默支撑;每一次平凡重逢,都是无数偶然与必然交织的奇迹。
《中国机长》最终告诉我们:英雄不是天生的超人,而是在灾难淬炼中依然坚守专业的普通人;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如何享受平静,而在于在风暴来临时,我们如何以人类的智慧、勇气和协作,守护那份来之不易的平静。在已知结局的前提下,电影依然能让人屏息凝神——这或许正是它的伟大之处:它让我们在安全的观影席上,经历了一场关于生命、专业与人性的灵魂拷问。此次观影活动既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,也是一场职业精神熏陶。


活动现场